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通信与智能融合为6G发展提供关键路径
作者: 吴双 编辑: 谢明娴 时间:2025-11-19 12:29:21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在2025年6G发展大会开幕式上作题为《ComAI,面向6G的内生智能的架构、理论标准化进程及工程试验》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通信与智能融合(ComAI)将为6G发展提供关键路径。
传统通信发展目前已进入瓶颈期,追求更高的频谱效率往往伴随着更大的功耗,逐渐逼近香农信息论的极限,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张平指出,尽管5G时代通过提高能量效率、优化频谱利用率及软硬件升级等手段取得了一定进展,但6G的发展若继续沿此路径,仍将面临功耗过高的可持续性挑战。因此,寻找新的拐点技术成为6G发展的关键。
他提到,在今年3月召开的韩国釜山会议上,与会专家已达成共识:需要探索“网络原生AI设计”,并将其纳入未来6G体系中,同时强调了语义通信的重要性。张平介绍,ComAI作为通信与智能深度融合的新范式,正成为突破传统通信局限、重构网络生态的核心引擎,其核心目标是解决高传输速率下的资源消耗、信源压缩及复杂环境中稳定通信等行业基础难题。
谈及ComAI架构,张平说,通信与AI的底层逻辑存在本质差异,通信聚焦数据的传输搬运,AI则侧重数据的处理分析。5G时代的AI应用多为外挂式部署,以支撑特定业务为目标;而6G时代,AI需要从空口层面实现内生式融入通信系统。在ComAI的技术框架下,空口技术正经历从传统“基于香农理论的比特管道”向“语义驱动的智能载体”的范式变革。
张平还介绍了ComAI在标准化推进方面的最新进展。中国已在2030年标准化工作组中设立特别工作组,汇聚40家国内外成员单位共同推进语义通信标准化研究;同时在CCSA框架下成立TC630委员会,持续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此外,SA1上层结构中的应用场景研讨也在同步开展,语义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融合催生的基于CSI的控制链技术、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等新空口技术,已成为重点研发方向。
展望未来,张平表示,随着ComAI加速从学术创新迈向产业落地,该技术将成为6G网络向“智慧内生、语义原生”演进的关键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