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前10个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表现亮眼| 数博会官网

前10个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表现亮眼

作者: 路轶晨    来源: 中国电子报   编辑: 谢明娴  时间:2025-11-18 16:48:11  

  11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稳中有进态势持续。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较好

  付凌晖表示,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0.1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2%,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分产品看,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8%、19.3%和17.9%。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8%。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3732亿元,同比增长3.2%。

  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10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继续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从出口情况看,前10个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7.3%。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10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3%和8.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数实融合稳步推进,10月份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1—10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3%。绿色转型成效显现,10月份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等绿色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9.3%和30.4%。

  投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

  付凌晖表示,从前10个月的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了1.7%,扣除价格因素,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小幅增长的,投资的实物工作量是增加的。

  第一,投资增速放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投资主体看,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投资收益下降,市场经营主体投资方面决策趋于谨慎。表现在企业盈利能力偏弱、民间投资放缓,影响投资增长。此外,部分行业投资增长动能不足在客观上也影响投资增速。

  第二,尽管投资增速在放缓,但投资结构在优化。表现在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积极推进,新兴制造业发展壮大,支撑制造业投资增长。1—10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增速快于全部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了25.6%,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部分高端行业投资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带动了部分高技术行业投资较快增长。1—10月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了19.7%,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2.7%。绿色转型相关投资增势较好。能源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清洁能源相关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10月份,太阳能、风力、核力、水力发电投资合计同比增长10.4%,保持较快增长。

  第三,我国投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对于投资增速的变化需要客观全面的认识,不能仅看当前,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投资空间依然巨大。从产业发展看,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需要不断增加投资。

  付凌晖表示,下阶段,要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继续优化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投资健康发展,更好发挥投资在扩内需、优供给、惠民生方面的关键作用。

  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成出口重要增长点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我国货物进出口保持持续增长,展现出了较强韧性和活力。

  付凌晖表示,从前10个月来看,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其中货物出口额增长6.2%,这是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积极推动外贸多元化发展,产业优化升级、市场竞争力增强,以及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为外贸企业营造良好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10月份当月情况看,货物进出口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货物进出口总体平稳。10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1%,增速比上月回落,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因素影响。去年9月份,受台风影响,部分进出口实际是推迟到10月份,导致去年10月份基数比较高。如果将9月份和10月份合并来看,今年进出口总体稳定。尤其是10月份即便在去年基数较高的条件下,货物进口额还增长1.4%,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有利于扩大全球贸易需求。

  二是外贸多元化稳步拓展。尽管受高关税影响,我国对美的进出口出现下降,但我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在互利共赢基础上促进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对东盟、欧盟等合作伙伴进出口增速加快,有力支撑了外贸持续增长。1—10月份,我国与东盟、欧盟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9.1%和4.9%,快于全部进出口增速;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增长5.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外贸企业活力不断释放。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各方面积极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外贸企业积极作为,主动巩固开拓市场,为外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前10个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7.2%,明显快于全部货物进出口增长;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2.9%,继续保持增长。

  四是出口动能向优向新。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发展,产品技术含量提升,出口商品竞争力不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日益成为出口的重要增长点。前10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8.7%,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0.7%。其中,集成电路、汽车出口额分别增长24.7%和14.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向好,前10个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7.3%,快于全部出口额增速。

  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尽管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外部挑战和风险上升,部分外贸企业经营面临困难,但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会改变,支撑外贸增长的有利条件较多,外贸发展韧性将继续显现。下阶段,要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在互利共赢基础上促进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稳住外贸基本盘,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外贸稳健发展。

  加快培育新动能继续取得积极成效

  结构调整和新动能成长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特征。这些年我国牢牢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深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在传统产业增势减缓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需求不断扩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升级势头明显,有力支撑了经济稳定运行。付凌晖表示,从今年情况看,我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新动能继续取得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需求焕新提升,新需求不断扩大。从消费看,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理念转变,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数字、绿色、智能产品消费快速壮大,服务消费稳步扩大。1—10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5.2%,比1—9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高能效等级家电、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均保持较快增长。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产品需求不断扩大,文体休闲服务类、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从投资看,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有效投资,高技术领域投资较快增长,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投资不断扩大,投资质效不断提升。1—10月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7%,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2.7%。从出口看,随着我国产业技术实力的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对外贸的支撑作用明显。1—10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达到60.7%。

  二是产业升级态势明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比提升。制造业向中高端稳步迈进,装备制造业对工业生产支撑作用明显。1—10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6.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7%。随着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合计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16.3%,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三是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增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数字制造、智能制造等行业成长壮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1—10月份,规模以上数字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和12.3%。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发展潜力巨大,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前景广阔,未来有望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将有力支撑新动能发展壮大。

  付凌晖表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仍在稳步推进中,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但从未来发展看,新质生产力培育成长、新动能持续壮大、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向好。下阶段,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环境复杂变化,外部不利影响加深,国内市场供强需弱,价格运行低迷的复杂局面,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国民经济顶住压力,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付凌晖表示,从下阶段情况来看,尽管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化,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市场空间逐步拓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一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从宏观经济四大指标来看,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态势没有改变,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经济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6.1%和5.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二是需求潜能继续释放。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各项措施作用下,市场销售稳步扩大,前10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快于上年全年。旅游出行、文化体育、网上消费持续活跃,为消费扩大注入新的动力。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多元化市场拓展不断加力,我国外贸韧性持续彰显,前10个月我国对东盟、欧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分别增长9.1%、4.9%和5.9%,快于全部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下阶段,做强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继续发力,将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促进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三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新产业新动能茁壮成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智能产品制造增势较好,前10个月,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4.7%和25.5%。绿色材料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前10个月,生物基化学纤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量分别增长18.9%和12.8%。

  四是宏观政策持续显效。今年以来,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紧实施,“两重”建设和“两新”政策发力显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带动需求扩大和生产增加,促进经济循环,对于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相关部门推出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盘活使用地方债结存限额,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和扩大有效投资。同时,出台措施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将有助于增强经济上行动力。

  付凌晖表示,还要看到,近期市场供求出现积极变化,企业效益逐步改善,积极因素继续累积,有利于经济向好发展。10月份PPI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增速连续回升。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支撑经济向好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尤其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极大振奋全国各族人民发展信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工业生产顶压前行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尽管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上升,但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力实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加大,我国工业生产顶压前行,总体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优化向新向好。从10月份数据来看,工业生产基本平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稳健。

  一是工业生产总体平稳。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是稳经济、促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行业来看,在41个大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占70.7%。从产品来看,623种主要产品中有50.2%的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从累计来看,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与1—9月份相比保持总体平稳。

  二是装备制造业支撑有力。10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9个百分点,累计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6.1%,对工业生产支撑作用明显。从装备制造行业来看,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8%和15.2%。从产品来看,民用钢制船舶、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21.4%和16.9%。

  三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稳健。数实融合深入推进,产业高端化数字化发展向好。10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2%和6.7%。机器人“走入”千行百业,AI赋能“新”生活,10月份,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增长28.4%,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17.9%和17.7%。

  四是绿色化发展势头良好。新能源产品生产增势不减,10月份汽车用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30.4%和19.3%。绿色转型带动明显,清洁能源、绿色材料相关产品较快增长。10月份风力发电机组、生物基化学纤维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3.6%和16.6%。

  五是企业效益有所改善。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加快恢复。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增速比1—8月份加快2.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9.4%和8.7%,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在宏观政策组合拳发力下,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市场需求拉动仍显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承压。下阶段,要推动各项政策协同发力,进一步扩内需、优结构、育新能,推动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动能焕新,不断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出现积极变化

  付凌晖表示,近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者价格总体上是在下降的。随着扩大国内需求政策显效,重点行业产能治理积极推进,发展新动能逐步壮大,8月份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出现积极变化,同比降幅连续收窄。从10月份情况看,PPI继续改善。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

  10月份PPI环比首次上涨,主要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季节性用能需求增加,以及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行的输入性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而10月份PPI同比降幅收窄,主要是下面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提振消费各项措施显效。今年以来,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的同时,顺应消费升级需要,扩大优质消费品供给,促进文化、体育消费、品质消费潜力释放,带动了价格上涨。10月份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价格同比上涨18.4%,运动用球类制造价格上涨3.3%,营养食品制造价格上涨2.1%。

  二是发展新动能成长壮大。随着我国绿色转型步伐加快,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和储能设施需求扩大,带动相关原材料价格上涨。10月份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上涨6.8%,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价格上涨2.3%。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发展,信息通信行业发展向好,船舶、飞机等交通运输设备行业需求扩大,带动价格上涨。10月份微波通信设备价格同比上涨1.8%,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飞机制造价格分别上涨0.9%和0.5%。

  三是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效果显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重点行业市场竞争秩序得到规范,也带动相关行业价格改善。10月份,光伏设备及元器件、电池制造、汽车制造业的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1.4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

  付凌晖表示,PPI运行呈现积极变化,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促进经济循环。下阶段,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增加有效投资,强化创新驱动,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促进工业品价格合理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