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酝酿数字农田大变革
作者: 刘柳 黄程程 来源: 人民邮电报 编辑: 张薇 时间:2025-10-20 16:15:30
秋天的皖江大地,稻穗垂金。在这个丰收季,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种粮大户曹晶晶少了许多烦恼。
曹晶晶曾经被“农时”与“人力”的矛盾所困扰——他承包的1900亩农田,高峰期需9台农机同步作业,可经常会出现工作人员失误导致农田水位超标、插秧前水面平整度难把控等问题。“现在种地的人越来越少,靠传统方式根本扛不住这么大的种植规模。”曹晶晶的焦虑折射出当下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业发展的普遍困境。
7月17日,安徽农业大学与联通(安徽)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中国联通繁昌数字农田科技小院”正式揭牌,为上述难题带来了数字化的解决方案。该科技小院于今年5月获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批复设立,以技术赋能、产研融合、服务“三农”为使命,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化、绿色化、高效化发展。
当传统农业的“老难题”遇上数字技术的“新解法”,改变正在悄然发生。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产业痛点问题,安徽联通与繁昌区深度协作,以“伏羲农场”为实践基地,在万亩高标准农田开展核心试点,构建起集实时监测、智能调度、远程管控于一体的智慧农业体系。
安徽联通为繁昌区搭建的数字农业平台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平台基于AI算法与大数据分析,能够精准监测土壤、气象、苗情及病虫害发生趋势,并优化种植方案。在繁昌数字农田科技小院配套的平铺镇农业观测台,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温湿度、土壤墒情、虫情数据格外醒目,这是安徽联通为当地量身打造的智慧指挥调度中心。
依托成熟的5G网络覆盖、物联网感知技术与大数据分析能力,平台实现了对农田环境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测,助力农业生产逐步由依赖人工的经验种植转向数据驱动的数字种植。农户可远程操控无人机喷洒农药、调度智能农机作业,实现“云端管农田”。曾经“天天跑田”的辛苦,如今变成“指尖操作”的便捷。
“有了这些数据后,咱们就方便做下一步安排。”曹晶晶表示,“田间要有水,以前我们要跑来跑去,现在实现了自动灌溉,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核心示范区数据显示,该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水稻等作物生产成本降低约15%,产量提升约20%,节水节肥效果显著。据了解,当地亩均种植成本由840元降低至768.3元,亩均产量效益提升144元,合计亩均降本增效215.7元。“伏羲农场”模式被写入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
如今,在繁昌数字农田科技小院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种植户主动加入数字种植行列,“繁昌经验”正成为长三角农业现代化的智慧样板。
作为国家级“信息技术科技小院”,繁昌数字农田科技小院将紧密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速推进“数字江淮粮仓”建设,未来将重点打造无人农场、智慧农场等示范项目,持续探索信息技术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从繁昌的科技小院到长三角的万顷良田,一幅数字赋能农业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