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赋能“四化”融合成效显著 贵州奋力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
作者: 彭耀永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赵超 时间:2022-01-04 11:00:26
2021年,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赋能“四化”融合成效显著,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纵深推进“万企融合”大行动,形成标杆项目102个、示范项目1064个,带动2522户实体经济企业开展融合,累计推动2.3万余户企业上云用云,全国首个大数据融合领域地方标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评估规范第1部分:总则》正式实施。全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达42.5,较去年提高1.4,融合部分占比达91.8%。贵州大数据在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等方面不断涌现出一批批典型样板案例,许多传统企业已然“蝶变”。
大数据广场全景。
贵阳大数据安全产业展示中心。
贵安新区建设中的华为数据中心。
新型工业化制造变“智造”
大数据融合赋能深入推进,全省围绕“四化”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千企引进”“万企融合”、“5G+工业互联网”应用工程,融合指数达42.5。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贵阳)二级节点,电子、能源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建设应用。航天云网注册用户17.2万户,航天电器等6个项目入选工信部2020年企业上云典型案例,贵州成为全国入选案例最多的省份。
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智能制造带来的华丽蜕变。
“以前炉温主要靠人为控制,很难达到精准温度,常常导致锻件报废,既浪费原材料又降低了生产效率。”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朝辉说,通过“信息化+数字化”融合,实现“设备+大数据+智能制造”高端产业化发展的全新模式。不仅生产效率提升55%以上,材料利用率提高4倍,产品质量合格率也从88%提升至99%。
如今,依托“大数据智能制造”,航宇科技已成为我国国产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的主研制单位之一,产品还出口到英国、韩国、意大利、瑞典等国,成为亚太地区少数具备全球六大商用航空发动机公司合格供方资质的锻件制造企业。
近日,笔者走进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听不到震耳的轰鸣,也看不到满天的粉尘。很难与印象中的混凝土企业联想到一起。
“过去我们生产主要靠人工操作、人工调度、人工统计,三条生产线要投入15个工人。自从公司的‘砼智造’平台投入使用后,现在只需2个人就能完成全部的控制流程,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促进了企业降本增效。”该公司董事长倪文勇说,从客户下单、生产排程、物流配送到产品交付,都可以在平台上全追踪、全溯源。通过手机APP,生产情况和运输进度都可以进行监控。
“砼智造”高性能混凝土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实现了原材料、生产、运输、施工全过程实时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和综合集成应用,为混凝土全产业链智能制造生态、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监测、供应链协同等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助力传统混凝土产业焕发新动能。
与此同时,省大数据局多次开展宣讲培训、上门会诊服务、数字经济提升行动系列培训会诊服务等活动,通过全省优秀融合企业案例分享。截至目前,组建的“万企融合”服务队已有228家大数据企业加入,2018年至2021年有4253家贵州实体经济企业得到了服务队的会诊服务,成为我省会诊服务工作的主要支撑力量。下一步,省大数据局将开展“大数据企业服务年”活动,大数据系统干部将面向企业开展一对一专项服务,市县同步推进,与省里服务错位互补,确保重点企业全覆盖。
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
全省围绕“四化”推动大数据赋能新型城镇化,实施“智慧黔城”工程,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加快智慧社区建设,建成智慧安防小区3217个。
“自从小区安装这个‘智慧门禁’以后,整个人都安心多咯。之前和几个朋友去荔波玩,几天没有出入记录,居委会担心我有意外,就打电话来询问我是否在家、目前情况等等。”家住花果园C区的方女士说。
方女士口中所说的“智慧门禁”正是贵州东冠集团打造的大数据智慧小区。
花果园社区是贵阳市人口密度较大的社区之一,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十分密集,在人员流动和治安管理等方面面临着严峻考验。但智慧平台投入使用后,社区实现实有人口实时更新管理,案发率几乎为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共治共管共享格局初步形成,社区居民纷纷赞不绝口。
据了解,社区住户只需完成人脸及其他信息采集后,下载“东冠智慧社区”APP,通过APP,就可以实现远程开门、快递查询、交通服务、旅游服务等的智慧服务。
贵州东冠集团董事长彭峻国介绍,智慧管理平台集高清监控、远程控制、智能分析、智能识别等多项功能为一体。在智慧平台上,居委会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特殊人群分类分色管理,确保居委会能为辖区老人提供更人性化的养老服务、为空巢老人提供及时的看护关怀、对重点管控人员落实精准管理。
花果园的智慧平台只是贵州大数据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一个小缩影。
省大数据局通过完善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4万个。围绕“强省会”部署,深入实施“智慧黔城”工程,建成智慧安防小区3217个,建成盒马鲜生、优米购等融合示范体验零售店超50个。轨道交通1、2号线和公交BRT线路实现“刷脸支付”全覆盖,贵阳市获批全国ETC智慧停车试点城市。
省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城市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部署优化5G网络,丰富5G应用场景创新应用。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提升。通过打造基层治理、便民服务、生活保障等平台,推进提升基于数据的城镇管理水平。
农业现代化加速提质增效
全省围绕“四化”推动大数据赋能农业现代化,农业大数据平台广泛推广,涌现一批数字农业重大应用场景。
“原来农业养殖贷款不止是麻烦,还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像我们这种规模比较大的养殖公司,养殖牛的基础设置要求比较高,前期投入资金本来就比较大,如果资金不够,没办法融资贷款,起码要花好几年时间沉淀资金才能把规模做大。”贵州恒丰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正承说。
我省有很多企业正在大力发展养牛放牧经济,但对于企业来说,前期的买牛以及养牛期间的饲料费用同样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向当地银行进行贷款,手续复杂,为牛贷款这种理由既没有说服力又没有一定的保证。一时间,这些企业进退两难。
贵州东彩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搭建生态牧业供应链金融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用物联网等设备产生可信数据,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量化评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监控企业运营能力和经营风险,从而帮助金融机构开展畜牧养殖业的金融信贷服务。
汤正承介绍,贷款业务全程线上办理,自牛只进入农场起,平台为每头牛建档立卡,分发电子耳标,把牛只编号、重量、价格、品种、年龄、身高、毛色、照片等信息记录在案。企业以牛只总价为依据,通过平台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在收到贷款申请后,予以核准发放。然后再通过平台把发放的贷款匹配到每头牛身上。在此期间,牛只可以自由出栏,农户只需在出栏前还清贷款即可。截至目前,贵州东彩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服务70余家农户,银行累计授信5亿元,放款8000万元。
农业大数据平台,让大数据贯穿农业的种植、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提高了农业生产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了对农产品的数字化管理,让农民的土地原貌、分红依据等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一码贵州”平台累计入驻企业3.7万家,累计完成交易额106.2亿元;“黔菜网”“辣椒云”累计交易额突破60亿元;“贵农网”平均为农产品上行降低物流成本20%以上。
旅游产业加快转型发展
推动大数据赋能旅游产业化加快转型发展。大力推动智慧旅游、全域旅游,“一码游贵州”累计用户达2304万人,交易额突破5200万元。“智游贵阳”全域旅游智能讲解项目接入全省16个景区旅游电子手绘地图,使用人数达756万人。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开展智慧景区云旅游、云直播试点。
“现在出去玩我都先打开‘一码游贵州’进行景区预约,顺便看看有什么优惠活动,周末一般没事都要带孩子来贵阳周边景区玩玩。”贵阳市民王先生说。
无需下载应用程序,只用扫描一个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获得“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智慧旅游服务,感受专业化的旅游资讯、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前沿化的科技感知。这是正是“一码游贵州”为游客提供的多维度、立体式、精准化的智慧生活体验。
云景文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娜介绍,该平台以大数据、5G直播、新零售、区块链等多项前沿科技为支撑,上线之初就已收录全省415家A级景区、酒店、文化场馆、餐饮、民宿、景区手绘地图、精品路线、攻略指南等2万多条基础数据,全面覆盖游客在贵州的门票预约、旅游咨询、语音讲解、公服定位、投诉建议等多项服务。平台基于LBS的定位功能可以自动识别游客扫码时所处的地理位置,根据用户的兴趣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和订阅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为用户精准推送当地旅游的相关信息和服务。例如,在贵阳扫描“一码游贵州”二维码,出现的就是贵阳旅游的相关信息和服务,在安顺扫描出现安顺的,9个市州以此类推,实现“一码游贵州”全域智慧平台“一码千景,千景千面”。截至2021年12月30日,“一码游贵州”平台累计访问量2.83亿次,用户2381万人,景区664家,酒店(含民宿)35148家。
省大数据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推进“5G+文旅”创新融合,推动一批产业基础较好、有知名度的旅游景区数字化改造。建立贵州省智慧旅游统一共享的“数据中台”,打通交通、娱乐、购物、服务、供应、游览、餐饮及住宿等全产业链。为推动贵州旅游迈向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大数据支撑。
运营:数据观传媒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