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贵州大数据高质量发展交出靓丽答卷| 数博会官网

贵州大数据高质量发展交出靓丽答卷

作者: 彭耀永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赵超  时间:2021-06-30 15:11:26  

  数字产业化是催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产业数字化助力实体经济强筋健骨。贵州加快数字产业化布局,不断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和社会基础性战略资源。数字产业化的高速发展,让新业态新模式在黔贵大地上蓬勃发展。

  数据显示,2014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大数据战略,至今取得了丰硕成果,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排名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三,数字经济规模位列全国第18位,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29.5%,位列全国第14位。

  增速度 数字产业化蓬勃发展

  2020年,贵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6.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3.2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结构调整,智能电视、电子元件等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电信业务总量、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1%、5.6%。2021年,全省以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全力壮大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信息系统集成等重点产业,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强化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服务和引进,聚焦培育一批重点产业生态。

  轻轻一点,一块普通的镜子瞬间变成了屏幕,弹跳出新闻、音乐、广播等功能,在照镜子的同时还能听新闻……走进贵州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人们便看到这样一幅充满科技感的场面。

  2018年11月,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借着贵州发展大数据的“东风”,成功建成全球首条类7代触摸屏智能生产线。

  “达沃斯主要以生产1至100英寸触摸屏为主,除了智能家居和智能办公外,产品还广泛应用于智能手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车载工控等领域。”贵州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陈卡斌说,目前公司产品主要供应传音、TCL、HP、海尔、长虹等知名企业,30%销往韩国、德国、美国、日本、印度、法国等国家。

  陈卡斌表示:“我们将专注于对电子信息产业链相关产品的研发,纵向不断向上下游延伸拓展产业链,横向逐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现代化信息生产的电容屏全产业链综合性生产企业的建设目标。

  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炉温控制室里,墙上的显示屏实时记录着车间各种加热炉的温度。在生产车间里,各种生产锻件的标号、当前状态等信息,也在显示屏上一览无余。

  “以前生产炉温不可控,也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并提前预警,如果加热炉出现故障,很容易造成锻件报废、浪费原材料等问题。”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刘朝辉说,改变发生在2017年,公司依托大数据,新建一条民用航空发动机用机匣环件精密制造生产线,并联合西北工业大学建设航空数字化智慧工厂,实现了从生产、质量检查、理化测试的数字化控制。

  刘朝辉介绍,改造后的生产线,工人可随时查看生产数据,并根据数据调整生产工艺。生产线上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到98%,生产效率提升55%以上,材料利用率提高了30%,产品质量合格率从88%提高到99%。

  因此,该公司已成为中国航发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美国通用公司、美国普惠公司、英国罗罗公司、德国MTU航空发动机公司、法国赛峰公司、法国斯莱克玛公司等知名企业的主要供应商,跻身世界一流航空零部件供应商行列。

  “达沃斯”和“航宇科技”只是贵州数字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小缩影。

  近年来,贵州在大数据蓝海中破浪前行,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以大数据引领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的新路。贵州人正奋力抒写新时代贵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补短板 产业数字化“融”出无限可能

  在贵州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可以看到,从原材料配送到成品入库,除了几名设备运维人员,其余工序全部由机器完成。在生产线末端,黄色机械臂将电线抓起并交给RGV小车运往传送带。在生产车间和仓储车间,有七八米长的空中连廊,产品经传送带运往智能仓储车间。

  “玉蝶实现了生产智能化、管理精细化、营销精准化。生产工序由原来的6道合并至1道,生产产品合格率达到99.9%,搭建的工业设备物联网平台和OSC数据协同工作中心为车间装上了数据大脑,让工厂运转更加智慧。”玉蝶公司副总裁程宏说,玉蝶OSC数据中心展示页面显示的是当前区域销售排行、销售产品排行等数据。这些数据将为玉蝶在市场拓展、产业布局等方面带来更多可能。

  大数据时代下,“万物皆可融”。在贵州,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融合”创造无限可能,贵州各行各业在大数据热土上百花齐放,“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农业”“大数据+服务业”“大数据+政府治理”等等。

  据了解,2020年,贵州大数据战略为企业加速赋能,累计推动超2万家企业上云,全省企业云平台应用率达41.6%。

  “万企融合”取得扎实成效。截至目前,贵州已打造形成了307个标杆项目、3262个示范项目,带动6043户企业开展融合改造,全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达到41.1,比开展融合前提升7.3。

  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贵州天义技术有限公司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新型企业。

  你能想像,在偌大的工厂里,没有一个产线工人,仅有机械臂、机器人有序而高效地忙碌着;从加工部件、装配成型甚至到最后一道成品检查的工序,都可在无人的情况下自动完成的场景吗?这一幕,正出现在贵州天义技术有限公司遵义V谷5号的新厂房。

  贵州天义技术有限公司以其现有自动化生产线为基础,展开机械化自动化设备研发、设备数字化开发、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定制开发自动挂簧设备,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集成工业计算机、PLC、传感器,开发对应软件系统,实现整条生产线的数字化控制,提升信息化水平;通过以机器视觉、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和装备升级关键工位,完成产线智能化改造,从而实现无人工厂模式。

  “在原来,对于我们传统制造工厂来说,当一天工作结束,机器关闭、工人离去,生产能力就闲置了,一年下来,设备利用率被拉低,大量生产力被浪费的情况无可避免,机器设备真正用于生产的时间不足1/3。”贵州天义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刚说。

  “在生产车间内,通过查询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当天的生产计划一目了然。”田刚说:“这个智能系统还可以实现无人化的监管,现场有什么问题可以实时通过系统数据体现出来,方便追溯、查找。”

  “机器取代人”,少人化,乃至无人化,都是通过大数据融合发展下的成果。

  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探索用科技赋能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智造”,在实现“无人工厂”的路上阔步前行。

  全省大数据与工业融合发展水平指数由2017年的34.2提升到2019年的39.8;全省大数据与农业融合指数由2017年的31.3提升到2019年的38.5;全省大数据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指数由2017年的31.6提升到2019年的39.3。

  强基础 推动新基建大突破

  站在新基建政策发展“风口”,贵州提出“像推动交通大突破一样推动新基建大突破”,加紧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重大项目,加快从交通高速平原向信息高速平原迈进。2021年,贵州将持续狠抓新型数字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迈上新台阶。站在新基建政策红利的“风口浪尖”,贵州拿出“抢”的状态,加快建设5G基站、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截至目前,全省通信光缆达146.98万公里,互联网出省带宽达1.92万G。

  数据中心,是盖上数字经济高楼的“地基”。而深耕大数据钻石矿多年的贵州,早已在数据中心建设上抢占先机。

  高海拔、低气温、低电价、非地震带,这些独有的优势让贵州成为储存大数据的理想之地。

  目前全省投入运营及在建的重点数据中心达到23个,被工信部授予“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称号。全省数据中心PUE平均值达到1.4左右,7家数据中心进入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其中位于贵安新区的富士康绿色隧道中心PUE值最优达到1.05,成为全国唯一获得国际上最高等级认证的绿色数据中心,贵安新区也成为了全国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

  同时,建成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跻身全国13大互联网顶层节点;建成根镜像服务器和国家顶级域名节点,成为中西部地区第1个根镜像服务器节点、第3个国家顶级域名节点;建成贵阳·贵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国际通信网络性能和地位大幅提升。目前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已超20721个;全省累计出省带宽1.7万G,是2013年的14倍。

  车流量、人流量、停车位信息可实时查看,楼栋里各种设施设备运行可随时监控,区域内水、气、噪声可全方位监测预警……今年以来,贵阳经开区内的55个小区摇身变为“智慧社区”,小区内各处遍布的传感器,犹如“哨兵”实时护卫小区安全。而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贵阳经开区内的贵州数安汇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数安汇公司成立于2017年2月,是贵州省第一批网络安全应急技术支撑队伍。该公司成立以来,以大数据安全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为主营业务方向,实现了多项全国或全省首创:建设了全国首个以大数据安全为主导、核心区占地118亩的大数据安全产业示范区;获批创建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认证示范区和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标准技术创新基地;建成了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综合性靶场,在全国率先创造了实网攻防的贵阳模版。

  “2019年5月开始,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发展战略,在全省率先谋划并系统性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实现市场化运营,先后引进多个相应团队,完善区域内新基建产业链发展。”数安汇公司副总经理吕虓说。

  目前,在数安汇公司的引领带动下,贵阳经开区已构建“万物感知、广泛连接、存算一体、数字安全”的四大支撑体系,并通过新基建建设形成新基建产业生态。其中,新基建一期部分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数据运营,充分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在政、商、民多领域实现数据赋能。”吕虓表示,“十四五”期间,数安汇公司将围绕大数据安全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聚力做大数据安全产业推动者和城市数据的运营商,把大数据安全和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抢新机的抓手,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省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已成为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最集中、数据要素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具有培育壮大数字产业的比较优势。未来,还将积极打造数据中心上下游产业集群,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数据中心标准机架100万架、服务器400万台;互联网出省带宽超过4.5万G;建成5G基站13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