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强高质量发展引擎 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作者: 刘辉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赵超 时间:2021-06-29 10:29:33
工业兴,百业兴。
在清镇千亿级生态循环铝工业基地,贵州华仁新材料有限公司每日可生产近1400吨铝液;恒大新能源汽车项目、宝能汽车项目、中电汽车项目有序建设中……“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贵阳贵安各工业园区、智能化生产车间、工业项目基地,一幅奋力推进工业大突破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十三五”时期,贵阳市勇毅笃行、攻坚克难,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11.65亿元,经济增速年均增长9%,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8.9%,新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提高到24%、46%。
贵阳贵安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对表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把实现工业大突破作为“强省会”的首要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主方向,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为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提供强有力的工业支撑。
发展新产业推动工业迈向中高端
近年来,贵阳贵安大力实施新产业发展攻坚行动,大力发展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业、数字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健康医药产业为重点的“六大新产业”,加快打造数据中心聚集区、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汽车制造业、智能家居、生态食品、动力电池产业、氢能、铝基新材料、磷系新材料、化学药等8条骨干重点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以链为“媒”、以业为“基”,全力推动工业迈向中高端。
围绕汽车整车制造业,以恒大新能源汽车、宝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多个汽车产业项目落户,发展成效初步显现。目前,贵州吉利汽车、奇瑞万达、普天物流、长越科驰4家汽车制造企业已投产;宝能汽车、中电汽车、恒大新能源汽车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规划总产能达到118万辆;以贵航汽车零部件、贵州轮胎、贵州吉利发动机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加速发展。全市已形成了以经开区、观山湖区、高新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为中心,带动辐射周边的汽车制造整配一体发展格局。
其他新产业发展方面,中国(清镇)铝制箱包产业园相继引入贵州天秀箱包有限公司、浙江嘉兴天天箱包有限公司等企业。该产业园占地2261亩,总投资约45亿元,一期投资5亿元,计划引入企业约260余家,将打造“中国铝箱包之都”。此外,食品龙头企业中粮可口可乐项目落地贵安新区,项目总占地面积156.47亩,一期投资约2.7亿元,配置两条现代化PET汽水生产线,年产能约17万吨。
为推动存量企业挖潜提质,贵阳还大力实施“千企改造”,累计实施“千企改造”企业537户,实施“千企改造”项目581个。
依托大数据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在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AGV机器人穿梭忙碌,自动化搬运着产品;“老干妈”运用大数据实现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环节全程监控……
贵阳贵安以“万企融合”为抓手,全力推动大数据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数据显示,2020年,贵阳贵安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51.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点,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正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加速迈进。
此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针对工业企业“痛点”,本土高科技企业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贵州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在贵州省数百家规模以上工业产业企业应用推广,并通过云服务方式服务300余家中小企业。今年3月,该公司成功完成新一轮融资(26.32亿元),创下国内“工业互联网+”领域单笔融资额最高纪录。贵州工投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协同共享平台,已为贵州轮胎、贵阳险峰、贵州华工、贵州中铝等上百家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化升级改造服务。
进入“十四五”,贵阳贵安继续深入推进“万企融合”行动,1至5月累计实施贵州振华群英数字化制造系统、航宇科技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协同平台等3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60个项目纳入全市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培育调度库。
借助大数据,贵阳贵安积极培育融合创新发展新业态,数字经济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抓好招商打造投资兴业沃土
筑巢引凤,满园春色。花开蝶来,活力四射。
“十三五”以来,贵阳深入实施产业大招商三年倍增行动和“千企引进”工程,积极创新招引方式,全市围绕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电子信息、大健康医药等重点领域,共引进落地先进制造业项目897个,总投资2235.95亿元。恒大新能源汽车、吉利发动机制造、浪潮大数据产业园、比亚迪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投资强度大、产业带动性强的中高端制造项目相继落地建成。
“十四五”开局,在“强省会”五年行动中,贵阳贵安把产业大招商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相继印发了2021年产业大招商工作要点、产业大招商工作方案等,聚焦全年目标任务,强力统筹全员发力,构建形成市领导、市直部门、驻外投资分局、平台公司及各区市县全员招商的大格局。
5月11日,以“扩大开放闯新路互利共赢强省会”为主题的贵州“强省会”行动推介暨“苏商入黔”集中签约活动在贵阳举行,签约项目超过70个、签约金额超过880亿元。
3月30日,“贵州省面向广东省产业大招商行动贵阳贵安工业招商对接座谈会”在广州市举行,达成了一批拟签约工业项目,拟投资总金额超过20亿元。
……
今年1至5月,贵阳贵安引进工业项目273个、同比增长16%,实际到位资金367亿元、同比增长29%。贵州中医药产业园、钜成贵阳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东方雨虹防水材料基地、东旭光电贵阳制造基地、苏州太仓铂韬新材料贵阳制造基地等一批项目拟于近期签约。
贵阳贵安正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招商引资的磁场效应已然形成。今年4月,在《环球时报》发布的《中国城市投资吸引力指数报告》中,贵阳荣获“2020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称号。
集聚发力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
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为抓手,市委、市政府谋划部署“十四五”新型工业化各项工作,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4月25日,贵阳贵安新型工业化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研究制定《关于实施倍增行动全力以赴实现工业大突破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力争到2025年,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长一倍以上,建成3个1000亿级、4个500亿级开发区,打造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之城,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工产业基地、中医药产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及应用基地,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铝精深加工基地。
按照目标任务,贵阳贵安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构建了“1+3”推进机制,统筹调动市直和新区部门、区(市、县、开发区)和工业重点产业专班三方力量,形成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
同时,制定《贵阳贵安倍增行动2021年目标任务分解表》,对省倍增行动年度计划明确的6项主要目标、22项重点任务和“强省会”五年行动年度计划中涉及新型工业化的13个主要指标、6项重点工作、4项重大改革创新任务、13个重点项目,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挂图作战。
围绕重点任务,贵阳贵安抓主导产业、抓产业链、抓重点项目、抓招商引资、抓企业培育,全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1至5月,贵阳贵安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达14.8%;完成工业投资186.3亿元,增速达40.3%;开工建设贵州嘉盈新能源智能化产业基地等90个项目,建成投产贵阳比亚迪动力电池、乌当区阜康仁抗肿瘤产业基地等56个项目。
此外,贵阳贵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着力抓好要素保障。探索园区电力直接交易,推进重点企业天然气直供,减轻企业经营成本。聚焦中央、省、市各类专项政策和产业基金,筛选23个优质项目争取工信部支持,分别推荐227个、178个项目争取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和省新型工业化基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