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新“蓝海” “融”出新动能 ——贵州全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
作者: 彭耀永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赵超 时间:2021-01-19 11:48:59
天无三月晴,地无三尺平,过去的贵州,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要实现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贵州必须主动转型,培育新业态、新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中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模式。
迎来“东风”的贵州,先声夺人,先行先试,瞄准“蓝海”,精心谋划、细心部署,全力推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将一张蓝图绘到底。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写下了历史的华章。
如今,黔中大地,一片蔚然呈现昂扬壮阔的新气象。从试跑到抢跑再到领跑,贵州大数据融合应用日益深化、数字治理不断提升、数字红利加速释放、基础保障持续巩固。贵州大数据战略行动已成为推动贵州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成为贵阳高新区的新地标
智慧产销新模式 助力黔货再出山
“我把自己的产品发布到‘一码贵州’平台之后,一会儿就有人打电话过来要产品,现在足不出户就能把产品给销出去,真的感谢‘一码贵州’平台。”来自瓮安的刺梨生产商肖明书说。
在平塘县,8600亩蜜柚未上市便已通过“一码贵州”联系到东部市场的买家。在罗甸县,10吨百香果通过“一码贵州”销往上海、广州等地。在威宁自治县,2万余件威宁苹果通过一码贵州销售到全国。
作为消费扶贫的重要窗口,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一码贵州”平台累计入驻主体3.33万家,上线产品7.23万个,完成订单65.77万笔,实现农产品销售40.14亿元。
在贵州,“一码贵州”只是贵州运用大数据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效之一。大数据+农业融合覆盖面不断扩大,各类智慧农业成绩斐然。贵州农产品大数据平台(黔菜网)已覆盖88个县、3731个基地、315.62万亩基地,注册用户数5994人,线上店铺数量971个,商品总数230238件,总成交金额达66796万元“贵农网”平均为农产品上行降低物流成本20%以上;“辣椒云”产销对接平台年交易额突破40亿元。农产品销售智能终端进入社区,建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项目327个……
危机中孕育新机 新业态持续壮大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贵州数字经济领域逆流而上,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稳步发展的强力引擎。
在线医疗、线上办公、数字化转型、直播带货、网上购物、线上旅游、数字娱乐、平台经济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频频涌现,不断激发贵州数字产业的活力和动力,凸显了贵州数字经济的价值和潜力。
“您好,请量一下体温。”“您好,请扫一下贵州健康码。”相信大多数人,每天都会听到这短短两句话。
小小健康码,发挥疫情防控大作用。
据了解,贵州健康码建成到上线,用时不到一周,扎实为贵州疫情防控筑把好第一道关。截至目前,贵州健康码注册用户数超过4000万人,累计系统访问量35.34亿人次,累计扫码亮卡18.68亿人次。
出行旅游方面,贵州联通主持开发的“一码游贵州”大数据产品,在疫情期间为1000多万人提供了景区预约服务,为3万多家旅游商户提供了旅游线上商城服务,游客点击量9000多万次。
“听说今天有专家过来给我们看病,而且来了就不走喽。”“真的假的,我们赶紧过去看看”……在罗甸县茂井镇布江村,听说村里来了大医院的专家,村民们纷纷赶往村卫生室,都想让专家给自己瞧一瞧。
来到村卫生室,找了一圈也没看到专家的身影,只多了台电脑显示器。面对满脸疑惑的村民,布江村驻村医生王家语赶紧向大家解释:“大家别急,专家就在显示器里。”
村医王家语表示,问诊平台不仅有效拓展了线上医疗服务空间,更使得“互联网+医疗”覆盖人群得到有效增加,百姓认可度得到显著提升,对于医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也是一种极大的帮助。
自2015年以来,朗玛信息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资源优势,组织建成覆盖全省300余个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问诊点,提供普通病问诊和慢病管理服务,截至目前,累计视频问诊量近400万例。
据了解,朗玛信息、医渡云等企业推出疫情问诊服务平台,为全国31个省市区以及15个海外国家提供疫情咨询和在线问诊服务。
各种新业态频频涌现,证明了数字经济正成为各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大数据已逐渐成为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场景应用层出不穷
“今天我们的优惠力度依然在哟,又大又甜的芒果,新鲜,汁多,品相好,吃过的都说好。”中国移动贵州公司黔西南分公司的员工化身为网络带货主播正在直播带货。
我们这通过“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形式,连续三年开展“黔货出山”芒果销售活动,都离不开优质通信网络,纳王村的村民说。
贵州移动目前已实现全省30户以上自然村100%网络覆盖。消费扶贫方面对2760个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惠民资费”,累计惠及用户38.4万户、让利6.1亿元。
中国移动贵州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丽说:“我们还对黔西南望谟县进行结对帮扶。建设942个4G基站的无线网络和覆盖94万农户的有线宽带网络,实现整个黔西南州的4G和宽带‘村村通’,通过网络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等多种手段,积极推进扶贫模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实施‘五大战法’做优脱贫攻坚成果,在如期实现望谟脱贫摘帽的同时,为当地百姓注入持久发展动力。”
如今,全省5G基站已建成超2万个。5G是新基建的关键,而新基建是数字化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保障。各类“硬核”5G融合应用场景遍地开花。
走进贵州轮胎厂,整洁的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一切都井然有序。贵州轮胎厂有关人员告诉记者,智能化、精益化的提质增效,这些都离不开贵州联通公司的5G全链接工厂建设。
贵州轮胎厂5G专网是贵州省第一个5G专网支撑的工业项目,通过5G专网替代传统wifi,稳定的无线传输、低时延能够让系统与系统间无缝协同工作,产线变更生产任务的调整周期缩短30%,整体效率提升15%。
贵州移动落实新基建,持续开展5G融合应用场景研发,实施的南方电网“5G+智慧电网”项目实现通信交互,建立成对或成组的相互保护机制,有效解决终端间互通互联问题,通过移动5G切片能力,以虚拟出一个“无线专网”,对电网业务进行更高强度的安全隔离,并定制化的分配资源,相较于传统技术可更好地满足电力业务隔离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需求。目前,上述应用已在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阳供电局、都匀供电局开展试点应用。
贵州电信实施的中国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5G智能覆/融冰检测项目通过5G进行实时的数据分析传输从而达到电力覆冰5G场景实现。同时还与电网公司合作整合梅花山周边“5G气象观测、5G生态保护、5G珍稀动植物保护”等多项5G业务开展,搭建周边区域边缘计算平台,打造梅花山5G整体端到端体系。
筑巢引凤 未来可期
凭借政策优势、气候优势、地理优势、电力优势,苹果、惠普、阿里、腾讯、华为等世界知名企业扎根贵州发展,满帮、医渡云成为我省两户独角兽企业,鲲鹏产业项目启动建设,贵州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大数据融合不断深入,全省“上云”企业超过2万家,2020年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指数为41.1,较2017年提升7.3。
贵州数字政府服务能力位列全国第一梯队,省级政府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一。此外我省成为数据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全国首批9个贯标试点地区之一,9户企业入选工信部DCMM首批试点企业。并建成贵阳·贵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通信光缆达到140万公里,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7万Gbps,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由全国第三梯队跃至第二梯队。跻身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贵州正成为全国光网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