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科技扶贫催生“强”产业| 数博会官网

科技扶贫催生“强”产业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陈骏佼  时间:2020-12-31 15:22:04  

  在安顺市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办许土村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县科技服务中心、县委宣传部、县卫健局、县科协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正在为村民们发放宣传资料、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感谢各位老师为我们讲解种植养殖技术,在这次培训中,我更加清楚了黄瓜的种植要点,现在收入还不错。”刚刚听完课的许土村村民丁秀英说。

  据许土村村主任卢毓辉介绍,许土村在市县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在马铃薯种植的基础上发展“错季”黄瓜种植,规模达200余亩,效益喜人,仅5月和6月两个月,就发放务工费用10余万元,一季下来黄瓜销售额高达60多万元,合作社发放分红股金22100元。

  “正是有这些下乡专家的指导,才有我们村今天的致富光景。”卢毓辉说。

  “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科技特派员让技术落地,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10月23日,剑河县教育和科技局党组成员、科技服务中心主任王政梅说。采用双向选择方式,剑河选聘42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与全县13个乡镇(街道)建立联系点156个,开展咨询服务680人次,实现科技服务全覆盖,将科技成果、人才团队、专项资金等资源,集成应用到食用菌、畜牧、中药材、蔬菜等领域,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科技示范样板点。

  “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革命起着关键性作用,推动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差异化和高质量发展。”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现代中药材研究所副所长朱国胜介绍,他所带领的团队围绕红托竹荪、冬荪、天麻等贵州特色优势品种,开展资源调查、良种选育、菌种繁育、生态栽培等科技创新、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在重点区县指导建立11个母种生产基地、24个原种和栽培种生产基地,经济效益明显。

  今年,“选派1200名科技特派员赴基层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写进了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十件民生实事”。“十三五”以来,省科技厅共派遣“三区”人才5700余名,狠抓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对剑河、从江等深度贫困县科技项目进行督导,落实脱贫攻坚专项。持续推进植物萃取、食用菌、冷凉蔬菜等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督促项目按时保质推进。在正安、紫云、剑河等5个贫困县实施“三个‘1+1’”试点项目,试点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与科技特派员项目“两项结合”、股份合作社与专业合作社“两社联动”、合作制与股份制“两制双返”,推动农业技术转移,建立向知识价值和劳动价值倾斜的分配机制,激发农民群众和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资助经费2000万元。同时,选聘40名专职科技特派员为项目实施服务,把农业领域的科技成果向乡村推广,以农业新发展理念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