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建品质工程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安滨村 时间:2020-08-24 10:02:53
“通过手机端,我们管理人员就能随时掌控路面的情况,无论是油石比参数是否合规,路面摊铺了几次,是否因为运输流程导致油温下降,甚至每天的实时工程进度我都能在手机上随时查看。”
在冯建林的手机上,“智慧工地”的APP被运用得十分频繁,其中包含的三个子系统将信息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成为铸就“品质工程”的有力抓手。
移动端智能考勤系统,随时定位考勤各参建人员在工程建设所涉及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履约管理工作更高效、更准确质量安全巡查系统,随时掌控工地现场发现的质量、安全问题,业主、监理、施工管理人员可通过智能定位、拍照上传、问题描述功能第一时间把问题传递给相关责任人,整改后的效果再通过APP的反馈功能回复给问题发起人员,实现流程闭合;
道路施工智能管控系统,将桥梁施工的混凝土生产环节、路面施工的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压实环节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智能预警,辅助业主、监理、施工方的质量管理人员进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较传统的人工模式大量节约了项目管理的成本。
“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运用,是这项品质工程内实外美的一大创新。”
绿色生态扮靓道路,创新科技筑牢品质。除了“绿色”,国道G242更搭乘了智慧化的快车,实现管理效能、服务载体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支撑了多元化的交通出行需求。
“每当汛期,总会发生公路通而不畅的问题,边坡的治理是关键。而这条改扩建道路的边坡治理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确保了公路建设和后期运营的安全。”
在蜿蜒起伏的公路旁,大量挖方边坡已进行了生态恢复。黔东南地质破碎、气候多雨,要保持边坡的稳定并不容易。
“在本项目建设中,我们投入了比其他项目边坡防护多出30%的资金,采用了‘三联边坡防护’‘三维网边坡防护’和‘生物边坡防护’等多种生态边坡修复措施,防止边坡破坏、水土流失,减少了生态灾害。”冯建林说,教科书上有的边坡防护技术,这条路上几乎都能看到。
不但通过大量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四新”技术,解决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国道G242改扩建项目更创造性地对现有施工设备进行微改造、施工方法微改进、施工工艺微改良,实现工程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
在公路急转弯的地方,中心标线下行方向一侧,红黄相间的彩色警示路面十分显眼。
这一创新源于黔东南雨雾天气较多,在陡坡急弯处和紧急停车带采用醒目的彩色路面,不仅能增加公路的辨识度和景观效果,更提高了公路的安全性、畅通性,这对山区公路的安全品质提升有着示范意义。
无论是对挖掘机掘头进行微改造变为压实设备解决路基施工“三背回填”压实问题,还是把原设计普通石切边沟微改造为生态边沟,双路肩微改造为生态路肩,或是涵洞口设置由老路废旧波形护栏改造的黑黄相间特色警示栏杆,创新的做法事无巨细,在每一个点滴里,都交融着品质工程标准化、精细化、绿色化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