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在贵州省举行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陈骏佼 时间:2019-06-19 14:32:15

比赛现场,选手正在比赛。
6月12日、13日,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华三”杯高职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比赛在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自该赛事2017年首度在该校举办以来,这已是贵州省连续两次承办该赛事。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发起并牵头,联合国务院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一项重要活动。
自2008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今年是第十二届。12年来,大赛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影响力越来越大,赛事体系和办赛机制逐步完善,主办单位由最初的11家增加到37家,合作企业由10余家增加到100余家,赛区由天津市扩大到22个省市,比赛项目涵盖87个大项、89个分赛项,参加决赛阶段比赛的选手上万余人。
大赛有力促进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领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推动了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展现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成果,搭建了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多元合作的平台,成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品牌。
2017年,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组织申报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增高职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当时的申报材料上明确提出了贵州承办此项国赛的四大优势:1.全国大数据是贵州的一张名片,在地理气候上有天然优势;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政策主张对西部进行倾斜;3.贵州历史以来从未举办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4.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贵州最早开办大数据相关专业的院校,具有相关承办条件。
赛项执行委员会委员、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汪洪介绍,“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可检验参赛选手掌握大数据业务分析方法和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运用大数据平台及相关工具软件解决具体业务问题的能力。
比赛不仅检验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搭建起了校企间的合作平台,在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实现对接产业发展、行业资源、企业资源与教育资源的有机融合,使得高职院校根据社会发展最新需要随时调整专业建设、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
今年,正值祖国七十华诞,“迎祖国七十华诞、展职教时代风采”成为本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题。在赛项设计上,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开设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能家居等方面赛项。二是突出与国家战略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赛项近35项,占全部赛项的40%。三是突出大赛对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引领,将行业前沿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引入大赛,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结合,促进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本次比赛以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为核心内容,围绕大数据产业各个岗位的实际需求和要求进行设计,全面考察高职学生大数据技术基础、软件开发相关技术、Hadoop(分布式计算)及其生态组件部署与管理、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前沿知识、技术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今年的比赛中,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98支代表队共计294名选手展示风采、同台竞技。比赛过程中,所有参赛队将在现场根据给定的项目任务,在4小时内通过相互配合完成,组委会以竞赛队的总成绩进行排名,师生们在比赛中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
最终,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凭借着学生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相互合作的团队协作能力,获得团体一等奖,这也是该校二度获得该项目的国赛一等奖,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三等奖。
优异的成绩得益于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瞄准大数据产业发展趋势,早在2015年前,该校就已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了大数据方向相关课程,把大数据的一些相关课程融入到计算机应用中,培养能适应大数据产业链发展的专业人才。
2015年,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开设“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已连续招收了4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到校学习。
大赛同时还开设了主题论坛,来自全国多家知名大数据企业与职业院校的专家教授现场进行深度交流,企业将通过与学院共同开设学科专业、师资培养、基地共建、课程体系开发等形式,参与到职业院校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把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形成无缝对接,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