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引擎”筑基新质生产力
作者: 孔德晨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 蔺弦弦 时间:2025-07-17 13:22:03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计量,是测量的科学及其应用。它看似抽象,却如同产业发展的“眼睛”和“标尺”,是科技创新的“种子”和产业升级的“基石”。从一枚芯片内部纳米级结构的精准刻画,到新能源汽车电池性能的可靠评估,再到大型客机复杂部件的严丝合缝,无不依赖精准的计量测试。
当前,我国产业领域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企业受限于技术研发和资源能力不足等原因,难以独立开展相关计量测试能力的建设并解决相关问题。”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
举例来说,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某些关键零部件的精度要求极高,若缺乏相应的精密测量技术和标准,就可能影响整机性能甚至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这些问题,往往源于企业自身技术研发和资源能力有限,难以独立解决;而计量技术机构虽具备基础,但对产业一线的具体痛点又了解不足,导致计量供给与产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鸿沟”。
“《方案》的出台,正是为了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计量瓶颈,打通能力建设、计量研发、应用验证与产业落地的全链条,不断提升产业计量供给能力。”前述负责人说。
《方案》确定了10个重点产业领域,围绕这些领域形成一批重点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集成电路、仪器仪表。领域的确定代表了我国产业发展的前沿方向,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
这些领域的确定是基于多维度的综合考量。前述负责人介绍,一是围绕国家战略导向,契合党中央、国务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总体部署;二是聚焦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领域,如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这些领域的突破将催生全新的产业生态与商业模式;三是满足现实产业需求,立足解决当前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如集成电路、仪器仪表领域长期依赖进口,急需通过强化计量支撑实现国产替代与技术赶超。
如何将《方案》的蓝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套创新的项目组织实施机制是关键亮点。《方案》明确,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信部将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项目需求,并建立专门的“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项目库”。征集的对象涵盖中央企业、地方主管部门、计量技术机构、高校等各方力量,聚焦10大领域中最紧迫、最重大的计量难题。
在项目管理方面,由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建立需求梳理、项目申请、项目遴选、项目实施、项目监督的全过程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监督检查。原则上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每年底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价。
在成果转化方面,《方案》提出,将通过现场推进会、成果展示会等形式进行重点推介和宣传,搭建必要的转化应用环境和平台,目的就是让实验室里的计量突破,快速变成生产线上的效率提升和产品上的性能跃升。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将发布2025年项目征集的通知,面向全国公开征集项目立项需求,优先支持填补国内外空白、突破制约产业链关键问题、保障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计量能力建设。